主题班会: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
培育和弘扬
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
记住要求,心有榜样
从小做起,接受帮助
法治
护航青春助成长
3月9日晚,高二(13)班在博雅小剧场举行了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”主题班会。学校科研处副主任苏俊、班主任王帅、高二政治组彭维才老师、家长代表、各班学生代表观摩了本次活动。本周“四自”督查小组相关同学进行了志愿引导和评价记录工作。
本次班会由唐维嘉和邓清宇同学主持,共分为三个部分:何以为“法”、生活与“法”、实践用“法”。
第一篇章:何以为“法”。首先,两位主持人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,讲述了“法治”的内涵和“法”的变革史。通过播放视频《仓颉造字——“法”字的起源》,同学们看到了先民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,并对法治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有了初步的感知和了解。
第二篇章:生活与“法”。生活中,各式各样的法律在为我们保驾护航。在“知识辨析”板块中,主持人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,强化了同学们对我国主要现行法律的认知。接着,针对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易混淆的法律概念,两位主持人条分缕析,进行了清晰而详尽的解释,这彰显出法治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第三篇章:实践用“法”。罗翔老师的一段富有生活气息的普法视频,引发了同学们对现实生活中司法实践灵活性的深入思考,也将本次班会的气氛推向了顶点。储王舜、白嘉星等同学组织拍摄的短剧《法外财迷》,借助丰富的场景,展现了法治社会中法律援助和依法维权的生动实践,激发了同学们学法、守法、用法的热情。王禹忱、沈添玥、顾何毅、印朔铭同学出演的小品《扫一地鸡毛》,则演绎出新时代伟大的“东方经验”——人民调解的生机与活力,让同学们领悟到当代法治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。“法,不能向不法让步”,本篇章以电影《第二十条》的混剪片段作结。
随后,同学们展开了自由思考辩论:法的订立是否提高了好人出手的门槛?郑铭语和曹天泽同学认为,我国现行法律虽然已较为权威,但仍需进一步完善。由于实施正当防卫的法律门槛高,要想弘扬司法正义,就必须依靠既合情又合法的法治实践来弥补缺陷。而针对法律权威与司法情理的权衡问题,张家语同学则表示,在法律程序正义的前提下,将人的情感需求以法治实践的形式进行理性的表达,才能实现法治与情理的双向奔赴。孔德铮同学补充道,人情社会中的情感需求仍是我国法律的底层逻辑,法治与情理需求的实现终将殊途同归,并在法的不断完善中达成统一。
最后,程湘雯同学带领同学们进行了法治宣誓。同学们纷纷表示:法律之光照亮前程,法治护航青春成长。身为当代青年,我们应以法立身,争做新时代法治公民。在《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》的乐声中,本次班会落下了帷幕。
班会点评
苏俊对本次班会进行了精彩点评:法律作为国家强制力的保障,既是对公民行为的约束,也是公民享有广泛权利的保障。构建法治社会,离不开全民守法,这便要求我们中学生深入思考法治在当下的意义与价值,在生活中增强法治意识,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成为当下社会中厉行法治的有力支点,从而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注入强大动力。
贴近学生生活,准确把握班会主题
创新教育手段,发挥综合育人优势
指导学生行为,发挥价值引领作用